close

  在被叫做“大型真人秀類歷史紀錄片”的《客從何處來》里,易中天完全失去了往日作為知名學者的自信。在50多分鐘的奔波找尋中,面對一份份先祖檔案,一件件“家庭文物”,易中天的臉上永遠是茫然和震驚。
  是一份意外的家族“死亡名單”帶領易中天走上探尋家族秘密之路。
  2013年12月5日晚上,易中天收到一份奇怪的傳真,“一看是份名單,253人全部姓易,年齡最大的71歲,最小的1歲,都是1939年9月23日同一天死亡”。後面的留言更讓他震撼:“這裡面全部是你的親人,他們分屬於100個家庭,一個家族,在同一時刻死亡,你想知道原因嗎?”就這樣,易中天開始在歷史研究人員的帶領下,奔波於世代祖先的故土,用18天時間走了10個城市,還去了一趟越南。“一路上都有懸念,一個扣剛被解開,馬上就有另一個線索出來了。”易中天說。
  和易中天一起踏上這次“尋根之旅”的,還有電影演員陳沖、收藏家馬未都、演藝明星曾寶儀和主持人阿丘。《客從何處來》第一季節目中,5位跨界名人將沿著家族的脈絡,踏上探尋家史的文化之旅。足跡走遍數十個地方,探尋家族幾代人、甚至數十代人的塵封往事。在無數次追問、尋訪、感慨、驚喜或悲愴的背後,試圖與觀眾一起面對“我是誰”、“我從哪裡來”等拷問心靈的終極問題。它不是一次旅程,它更像是一次在歷史中的冒險,攝像機真實記錄下來的,是每一位嘉賓面對歷史時刻的那些驚慌、喜悅和感慨。
  融合明星符號、歷史文化、調查手法、紀錄片技術等多種元素,讓《客從何處來》很難被定義歸類。“是關於歷史的節目,也是關於明星的節目,但它更是關於人的節目。”央視綜合頻道總監錢蔚說,該節目是在“用另外一種方法來闡釋我們心中的責任與價值”,在有溫度的歷史中,闡釋個體與家庭、宗族、民族之間的關係。
  “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,也不知道自己到哪裡去,你就會成為一個沒有著落的人,一個懸在半空的人”。第一次面對自己未知的家族秘密,身為歷史學者的易中天陷入了五味雜陳的思考。隨著一部易氏家族的歷史故事被層層打開,他被家族在抗日戰爭中經歷的慘案所震驚,因複雜的“幸免於難”感到無措,為意外發現家族的輝煌驚喜,為先輩超越時空的教誨感慨……
  “如果所有嘉賓的先輩們一起拍一部《建國大業》,我的祖先就是在有臺詞有特寫的主演旁邊的群演。但正是這些千千萬萬的普通人成就了這個大時代,他們都曾真真實實活在這片土地上。”曾寶儀說。
  而在馬未都看來,一個人的歷史再複雜,對於整個民族的歷史就是滄海一粟,但他們的歷史構成了百年近代史,這個歷史對我們民族非常重要。
  “我們從課本上學到的歷史,是上下五千年唐宋元明清這些宏大的東西。做了這片子,發現其實我們任何一個人家中的歷史都非常豐滿,有血有肉,比那些帝王將相的故事有意思得多。”馬未都一集的導演朱凌卿說。易中天一集的導演王映潼發現,自己和同事在假期回家,開始向父母打聽那些家裡的往事,開始收集家裡的老物件,“從前很多被我們不在意的東西,現在變得重要起來,很多東西我們不想再錯過了” 。
  “少小離家老大回, 鄉音無改鬢毛衰。兒童相見不相識, 笑問客從何處來。”唐朝詩人賀知章《回鄉偶記》,千百年來流傳,引發國人世代的鄉愁共鳴。但是,面對未知的歷史,對於公眾人物來說卻需要十分坦誠的心態和勇氣。曾寶儀坦言,來參加節目是開家族會議決定的。而阿丘的面對更加艱難。“我母親姓辛,突然有一天告訴我她姓陳,每年清明節都不過,我說你親人在哪兒?她說你別問。這段歷史一直讓我糾結。”阿丘說,節目組提醒我,你家的歷史有可能不光彩,如果揭出來大家有可能會低頭做人。但歷史是歷史,我們得面向未來,父母親祖輩傳承下來的不是他們的榮譽和恥辱,而是血脈。
  “是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麵對歷史,是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把面對歷史的真實情感和思考都拿出來分享,我想在今天還是個問題。”《客從何處來》製片人李倫說,我們總說要面對歷史,但是如果每個人都不去面對,又怎麼期待這個時代去面對歷史呢?  (原標題:尋找有溫度的私家歷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b50obbdm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