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天津9月13日電 (記者 劉家宇)2014年年初至今,“京津冀協同發展”話題,炙手可熱。在剛閉幕的夏季達沃斯會場上,“重構京津冀,激活環渤海”同樣是與會嘉賓討論的焦點。
  中國國務院參事、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組組長牛文元直言,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難度比長三角、珠三角大。京津冀協調發展面臨“三大斷崖”即:經濟斷崖、社會斷崖和人口斷崖。這是協同發展過程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。
 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認為,京津冀三地存在“產業絕緣”問題。他說,高端服務、高科技、文化創意等是北京的主導產業;在天津,先進製造業、科技成果轉化等領域有自己的特色;河北省的鋼鐵、煤炭、電力加在一起占整個產業的50%。京津冀三地產業不相同、不相關,也不相連。“過去北京也曾積極推動產業轉移,但轉一個死一個,就是因為產業絕緣,相互之間不能配套。”
  面對問題,與會嘉賓亦紛紛貢獻良策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稱,改變現狀關鍵是抓住北京周邊的發展。他說,周邊不要搞成“睡城”,一定要產城一體化,實現半小時生活圈,這樣北京的高房價就可以降下來。
  鄭新立認為,京津唐用高鐵聯繫起來,形成一個金三角,用京津唐的發展帶動京津冀的發展,用京津冀的發展帶動環渤海的發展。
  事實上,近20年來,關於首都北京、直轄市天津、工農業大省河北一體化發展的概念被多次提出,三地屢有合作協議簽署,但在“你得即我失”的“零和”博弈模式下,政策“雷聲大”、行動“雨點小”,區域合作進程緩慢、步履維艱。
  “規劃很難有那麼大的約束力。”中國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說,京津產業結構要高度化,所以發展高端產業。中低端要轉移出去,靠主觀說是做不到的,關鍵是提高要素成本,企業感覺賺不到錢才會轉移。
  目前,京津冀一體化的意義遠超北京、天津和河北的範圍。牛文元表示,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,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在破解“如何走出增長停滯的怪圈”,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。他認為,建設經濟一體化,核心任務是把產業做上去,把財富集聚起來,根據產業佈局和產業選擇佈局生態環境建設等,才能將其打造成一個財富高地。
  對於未來的隱憂,與會嘉賓提醒,如果不從發展的角度、市場的角度、生產力要素重新整合的角度思考,京津冀很難實現協同發展。
  專家建議,少些“瑜亮情結”,少些定位模糊,京津冀錯位共贏,唱好“多城記”,才能帶動區域從“一群城市”變成“一個城市群”。(完)  (原標題:經濟學家支招京津冀:變一群城市為“一個城市群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b50obbdm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